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官网!

专注鲜果配送

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全国咨询热线1596562653
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录

新闻动态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1596562653

2023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十大国际新闻:破局重生

发布日期:2024-01-06 21:16浏览次数:

  2023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十大国际新闻:破局重生 预见未来回看2023年,这一年地缘政治动荡、极端天气频发、世界各地重大事件频出,

  这一年,新能源行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自主品牌一骑绝尘、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新型电池技术加速上量;

  这一年,新能源行业也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行业内卷贯穿全年、造车新势力淘汰赛加速、海外贸易壁垒频设、新能源行业质量事故依旧不断......

  风云激荡、岁月峥嵘,电池网整理盘点2023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十大国际新闻,破局重生,预见未来;汲取前行力量,迈上崭新征程。

  2023年12月28日,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MA)最新数据显示,1-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而同期,据中汽协统计数据,中国汽车出口量为441.2万辆,同比增长65.1%。这也意味着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全球汽车格局迎来重整。

  除本土出口以外,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正着力加强海外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海外建厂加速。据电池网统计,目前,我国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数量已达32个(包含电芯、模组PACK工厂),其中,22个工厂公布了规划产能,总计超过552.5GWh。在材料领域,2023年以来,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中游材料领域出海布局动态就已有24项。

  有机构预测,2024年以后,随着中国汽车“出海”本地化程度加深,海外生产基地辐射周边地域增强,中国本土出口的规模或将进入平台期。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产业链完备,海外产业链巨头也相继入华投资,以期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2023年12月,特斯拉在上海完成拿地签约,宣布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为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同月,大众安徽正式投产出口欧洲市场的纯电动车型Cupra Tavascan,消息显示大众计划在安徽总投资231亿元;2023年11月22日,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建筑正式封顶,建筑主体全部完工,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宝马新能源车本土化全流程开发和验证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本网点评:2023年恰逢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已经崛起,产业链企业已不再仅依靠成本优势与国际竞争对手抗衡,而是正在运用自身产能优势、技术优势获取海外市场份额,也正因如此,不仅有独资的特斯拉整车、储能落户中国,更有LG新能源、亿恩科等产业链企业抢滩中国市场,预计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相关企业入华投资。

  2023年12月28日,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除了介绍机械素质以外,雷军的介绍始终没有脱离自动驾驶,且至少提到4次AI技术,可以见得,汽车的智能化正随着AI技术的发展走向新阶段。不只是小米汽车,自2023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赛道迎来快速发展节点,代客泊车、智能驾驶等智能化技术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同为科技公司进入汽车市场的华为,尽管自己不造车,但却承包了车的“灵魂”。2023年9月份问界新款M7发布会时,华为同步表示,华为ADS 2.0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年底之前开放全国高阶智驾功能。

  除此之外,2023年8月4日,丰田中国也宣布与小马智行、广汽丰田三方成立合资公司,投资额超过10亿人民币,未来合资公司将对外提供由广汽丰田生产的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丰田纯电动车辆平台。

  作为无人驾驶的先行者,马斯克在特斯拉2023年5月份股东大会上曾提及,FSD测试版用户已累计行驶1.9亿英里(约3.06亿公里),未来其安全性将远超人类驾驶员,达到10倍的安全水平。9月,马斯克再次宣布特斯拉将在2023年推出L4-L5级全自动驾驶汽车,从V12版本开始,FSD将去掉Beta后缀,预示FSD将成为正式版,自动驾驶产业步入快车道。

  本网点评:智能化作为汽车行业的科技革命,为愈发同质化的产品提供竞争优势,未来谁占领了智能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汽车行业发展的主导权。科技巨头的入驻,也加速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向智能化新高地。而对于老牌车企而言,需要尽快转变造车思维,重新明确转型战略,从组织构建等多个维度发起变革。

  全球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发展背景下,自主技术优势持续输出并获得国际市场认可,中国车市合资和自主格局巨变。2023年10月26日,Stellantis集团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同时,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也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

  2023年7月26日,大众汽车宣布将向小鹏投资约7亿美元,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R)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份,目前大众汽车投资入股完成,双方在小鹏车型平台、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基础上开发大众品牌电动车。

  此外,大众汽车还宣布,奥迪与其合资伙伴上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备忘录,据报道,奥迪有意使用上汽集团旗下智己品牌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平台。

  本网点评: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加速跃进,让中国成为新一轮汽车工业变革的引领者,在这场电动化浪潮当中,中外车企角色互换,反向合资成趋势,其背后所凸显的便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优势。当下,新的规则制定正由中国车企掌握。

  2022年,俄乌冲突给国际能源市场带来巨大波动,欧盟电价暴涨,以致于欧洲户储市场猛增。而进入2023年,欧洲电价回降,用户需求衰退,但前期由于需求量高增使得部分企业过于乐观,产能无序扩张,使得户储进入清库存周期。不过,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且海外市场大型储能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竞争格局相对较好。

  2023年,主流电池企业相继获得国际市场工商储及大储电池订单。例如,11月,海辰储能宣布为美国储能技术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FlexGen供应10GWh的先进储能产品;为美国综合储能设施提供商Perfect Power LLC供应1GWh的先进储能产品。10月,南都电源公告为英国某储能项目公司供货储能锂电池系统,为178MWh储能系统。9月,西澳大利亚州政府宣布宁德时代将为Kwinana电池二期项目和Collie电池项目提供集装箱式液冷电池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业储能与大型储能逐渐走向标准化,从电池企业目前动向来看,20尺5MWh标准箱或将成大储与工商业储能主流方向。

  本网点评:2023年,储能电池和储能变流器环节的龙头企业表现出较强的盈利韧性,展望2024年,户用储能领域有望恢复增长,工商业储能及大型储能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凭借供应链优势和成本优势,中国厂商在全球储能市场格局中的市占率和地位将持续提高。

  2023年12月26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在锂电池特别是固态电池领域,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技术来源国之一,截至2023年5月,全球固态电池关键技术专利申请量为20,798项,其中中国有7640项,占比达36.7%。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EVTank近日分析称,以日本和美国等为代表的海外企业布局固态电池较早,包括丰田、松下、Solid Power、QuantumScape等均以全固态电池为发展目标,其产业化进展相对缓慢。以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和赣锋锂电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则选择了产业化较为容易的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阶段产品,推动了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发展。EVTank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10%左右,其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主要为半固态电池。

  奔驰与大众发布的信息显示,将在2024-2026年间使用半固态电池,前者的供应商为Factorial Energy,后者供应商为Quantum Scape,这两家都是美国的固态电池初创企业。

  钠电池方面,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仅钠电池研发、制造及Pack环节,新签约的项目就多达29个,规划产能超280GWh,投资总额超1140亿元。除了国内电池企业,海外电池企业也在加速对钠电池的相关研发生产。2023年11月21日,瑞典电池企业Northvolt对外宣布,已开发出一种先进的钠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超过160Wh/kg,并称这项技术可最大限度减少“绿色转型中对中国的依赖”。

  本网点评:除了产能优势,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新技术的导入周期是市场更为关注的要素。每一代电池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商业应用需要大量时间的验证,眼下电池产业又进入新一轮的技术迭代期,未来谁能更快速且高效地完成产业布局,或许就能成为决定某一新技术战争成败的关键。

  储能方面,2023年全球先后发生20余次储能安全事故。10月,美国爱达荷电力公司位于爱达荷州梅尔巴附近的变电站的一个2MW储能系统起火;8月,法国西南部Saucats的一个锂电池储能柜发生火灾;7月,台中市龙井区路旁集装箱储能站突发火灾;6月,美国纽约州沃里克市的两个锂离子储能电站发生火灾;4月,瑞典哥德堡附近工业一个重9000公斤的锂电池集装箱中一个电池单元起火.......

  而新能源汽车方面,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召回事件频发。12月,因动力电池管理控制器程序不完善,一汽丰田召回25,815辆bZ3电动汽车;同月,特斯拉因自动驾驶问题在美召回2,031,220辆车辆,此次召回涵盖了特斯拉自2015年底推出自动驾驶系统以来在美国销售的几乎所有车型,而就在5月,特斯拉已在中国市场召回110.46万辆汽车......

  本网点评:行业爆发式增长的背后,市场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也必将更加严格,对产业链企业来讲,只有把控好产品安全,才能更好的发展,若行业乱象比较严重,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影响到行业的整体发布步伐。未来,新能源行业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仍是攻坚战。

  2023年12月1日,美国政府发布“《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敏感实体指南”,正式对中国电动车产业实施产业链的封杀。包括在中国制造电池组件的电动汽车将失去在美国获得7500美元的税额减免;到2025年,如使用在中国提取加工的电池关键原材料,也会失去补贴资格。进入2024年第一天,美国新的电池采购规定正式生效,符合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资格的电动汽车车型数量从原先的43个减少到了19个。

  据了解,2023年7月,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在美电池合作项目遭到美国调查。消息显示,美国众议院的两个委员会表示,要求福特汽车回答此次交易的许可协议、宁德时代与强迫劳动的关系以及合作协议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是否会流向中国的问题。同时还指出,这笔交易可能不会促进美国电池技术的进步和研发,而是将中国控制的电池技术、原材料和员工带到美国,同时通过技术许可得到税收抵免,并将资金回流到宁德时代。

  此外,2023年10月4日,欧委会发布公告,正式启动对华9座以下新能源纯电动乘用汽车反补贴调查。反补贴调查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快速抢占市场,引发了以汽车工业闻名全球的欧洲的担忧。

  本网点评: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强大的地缘政治联系,全球合作才是发展之道。欧美国家一意孤行频设贸易壁垒,既损害了全球经贸体系正常运行,也影响到自身产业发展,只有保持全球市场开放,才能共同推动产业链成本下降,实现多方共赢。

  随着全球经济向绿色转型,清洁能源技术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带动锂、镍、铜、钴和稀土等关键矿物的需求激增,继而使得世界各国逐渐将关键矿物供应链的安全问题视为重要事项并提升到战略层面。

  关键矿产的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充斥着利益博弈,因此,全球多个关键矿物生产国选择收紧上游开发政策。例如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三国交流愈加密切,“锂佩克”渐行渐近;智利发布国家锂战略;墨西哥通过锂矿资源国有化提案;印尼加强镍矿资源国有控制力度。

  据了解,为减少对中国在关键矿物供应上的依赖,部分国家开始加大财政力度,在本土兴建相关的关键矿物供应产业,同时携部分国家共同着手建立除中国之外的供应基地。

  针对与此,国内关于关键矿产相关政策也相继宣布。2023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制定促进锂资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重点矿产项目开发,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拓展梯次利用场景,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生态体系。

  本网点评:关键矿产资源和规则的话语权之争是大国博弈重点,在当下新能源转型浪潮当中,提高关键矿产开发管理的自主能力,加强关键矿物供应安全势在必行。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洗牌加剧,部分曾经名噪一时的新势力品牌如今却深陷困局,有的已黯然离场。2023年5月,爱驰汽车传出暂停运营的消息,网传由于资金短缺、拖欠房租,爱驰汽车总部已被停水停电,员工工资也开始拖欠,同时爱驰汽车APP部分功能也无法正常使用。同月,雷丁汽车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均为雷丁汽车。2023年10月9日,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为公司自身。2024年1月1日,恒大汽车公告纽顿集团股份认购协议及债转股认购协议已于2023年12月31日失效,意味着此前获得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7亿元)战略投资一事“流产”,恒大汽车再次命悬一线。

  海外市场同样,2023年6月,美国电动皮卡初创公司Lordstown Motors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并且启动出售程序。这家公司在2019年从通用汽车手中收购了位于俄亥俄州的大型汽车生产工厂,在2020年10月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也曾经是汽车行业里备受瞩目的一颗新星。2023年8月,美国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Proterra向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该公司拥有多个业务部门,其中一个部门为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和充电器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另一个部门则生产完整的电动巴士。

  本网点评:回顾近些年入局的造车新势力,有的状态尚好,正在谋求更广阔的发展;有的举步维艰,正在艰难自救;而有的已然淹没在发展的大潮中。当前,在全球经济动荡的情况下,汽车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这些分化现象,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会继续加速放大。

  2023年,新能源行业躲不过的词就是内卷,卷产品、卷技术、卷价格、卷产业链上下游。

  2023年1月,特斯拉率先在中国市场开启降价冲量,model3以及modelY车型一度降到历史最低价,继而引发其它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导致汽车行业价格战贯穿全年,跨国车企、自主车企皆是如此。价格战开始之后,整个汽车销售价格在持续下滑,继而传导至整个电池产业链。

  同样面临内卷的还有储能。在2022年年初,储能系统中标价格高峰曾达到1.72元/Wh,到年底则降至1.5元/Wh左右,进入2023年更是逐月下跌,不过一年的时间,储能EPC和磷酸铁锂储能系统的价格几乎卷到“腰斩”。同时,随着入局者的增多,海外市场也开始使用低价策略竞争,全球储能市场整体上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

  从整个新能源行业来看,增速、渗透率都是一路向好的,但从企业端的盈利能力、产能利用率等方面来看有些不太乐观,补贴和资本的过热在早期催生了大量新能源企业,以致于透支未来需求。

  本网点评:内卷时代,在产能结构过剩、电芯价格快速下降的大环境下,行业竞争已达白热化阶段,部分撑不住的产业链企业将陆续退场。同时,内卷现象也倒逼着企业去做技术升级,创新升级,想办法降本增效,去做非同质化的产品,从而度过下行周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电池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线 邮箱:

159656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