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官网!

专注鲜果配送

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全国咨询热线1596562653
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录

新闻动态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1596562653

在山东有种逛街叫赶集

发布日期:2024-01-08 17:45浏览次数:

  在山东有种逛街叫赶集在山东,赶集似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仪式,无论城里还是乡下,哪里都有大集。如果周末逢集,你就看吧,通往大集的路上一定都是人和车!

  一进腊月,大集自动升格为“年集”,更是热闹无比。山东的大集,应有尽有,物美价廉,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像极了山东人的性格。

  有人感到好奇,有人觉得不解,有人直接抛出灵魂之问:山东人为什么喜欢赶大集?

  《易经·系辞》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据考证,我国集市大约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定期集市,或三日一集或五日一集,或十天半月一集不等。

  不同地域集市的名称也有所不同。根据《五杂俎》记载,“岭南之市谓之虚”“西蜀谓之亥”“山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谓之赶集”。

  先说多。山东到底有多少个大集,恐怕很难统计出精确的数字,不过全省136个县(市、区)1825个乡镇,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大集的乡镇,而且许多乡镇不止有一个大集,再加上市区和城乡接合部各街道辖区内的大集,数量十分可观。

  再说大。集市被冠以“大”,也是来自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济南仲宫大集占地面积25亩多,能摆下800个摊位,可容下万余人同时赶集。谚语道:“人过千,没有边;人过万,没有沿。”每逢赶集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背驮肩挑、摆摊设点,吆喝叫卖、讨价还价,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德州艾家坊大集,除了当地群众来赶,半天时间能涌进来上千名附近的在校大学生,使得大集摊位不断“外溢”。

  有历史。聊城市高唐县清平镇是鲁西黄河故道上的一个千年古镇,因其位于济南、聊城、德州“三角”中心,又靠近京杭大运河,商业发达,千年前清平大集便应运而生;淄博市桓台县索镇大集形成于元朝,距今已繁荣700余年;菏泽市鄄城县黄河南岸临濮大集有600多年的历史,被菏泽人冠以北方四大名集之一;福山大集有500多年历史,是烟台市历史最悠久的大集;菏泽定陶张湾大集、东营史口大集、枣庄徐庄大集等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大集更是“一抓一大把”。

  在山东,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赶大集。虽然大家“买买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概括而言,基本属于以下五类:

  生产生活需要。大集上有各种商品和服务:瓜果蔬菜、日用百货、农用物资,理发、裁衣、磨菜刀……交易一直是人们维持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方式,而在广大农村,“交易而退,各得所需”的集市,是再好不过的场所了。由于大集少了商场经营的成本,主打一个实惠,过日子就需要精打细算,赶大集无疑是最明智选择。

  历史习惯使然。从物物交换到持币购买,发端于农耕时代的集市在我国历史悠久,成为祖祖辈辈烙在血脉里的一种行为习惯,进而也成为一种风俗。在山东农村,有人觉得少赶一个集就像少了点什么,赶大集已经成为人们平常日子里的一种购物习惯。

  享受烟火气。小笼包、羊杂汤、冰糖葫芦、刚出锅的热豆腐、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即使一个爱清静的人,走进大集往往也对身边的热闹喧嚣不排斥,这其实是潜意识里人人喜欢的一种烟火气。人们对真实而有趣的乡村生活的喜欢,对人间烟火气的追随是一种天性,大集是最能提供这种气息的代表性场所。

  精神和社交需求。戏曲、杂技、套圈、抓娃娃等娱乐项目在当下的大集上吸粉无数,人们在大集上可以获得一种精神享受。“吃了吗?”“今年收成怎么样?”……作为扎根于乡土社会的一种周期性市场,人们在大集上驻足闲聊、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寒暄,都能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大集都是最佳社交场合。

  释放压力。“苹果论袋、青菜按堆、排骨按扇、大葱成捆……”与城市商超的精致规整不同,自由自在是大集与生俱来的标签,人们在这里不拘谨、不造作,高声砍价、尽情逛吃,可以体验“闭眼买”的获得感,可以享受释放压力的感觉。哪怕不带任何目的,只是到大集上闲逛一下,心理上也会有所满足和收获,即逛街解压。

  于是,凭借自身独有的商业模式与交易习惯,以及原汁原味与接地气,大集成为一代代山东人或表露于形、或藏于心底的最爱。

  大集是地方文化的时空存储体,凝缩了一个区域的过去和现在,是集中展示风俗、物产、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的“橱窗”。而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农耕文明发祥地,山东大集蕴育出了深厚的文化,并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弘扬。

  许多民间技艺之所以能传承千百年,往往可以在大集上找到答案。青岛泊里红席与泊里麦草画,是泊里大集上的“常青树”,总有多家摊位在售卖;德州艾家坊大集成为大学生“新宠”之后,“非遗进大集”受到年轻人追捧,黑陶、木刻刀笔画、泥彩塑制作、漆画与彩贴绣等摆摊亮相,传承人现场制作,吸引了不少大学生体验和学习,各种“山东手造”纷纷出圈。

  艺术来源于生活,发轫于大集。山东地方戏吕剧,曾被广饶群众称之为“驴戏”,早期流行于乡村集市;山东快书,曾经多在集市上表演,名段《武松赶会》直接取材于大集:“这估衣棚里吆喝的卖,刀山马戏乱嚷嚷,我变戏法的兼打鼓,卖膏药的扎花枪……”

  山东大集孕育了特有的美食文化。著名小吃朝天锅最早叫杂碎锅子,诞生在早年潍县大集上,至今还有不少人保留着去大集上吃一顿朝天锅的习惯;在威海,说起桥头羊汤,几乎无人不知,而桥头羊汤就在桥头镇大集上;德州宁津有一句妇孺皆知的顺口溜,对应着三个大集和远近闻名的三种地方名吃: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

  “没有人能空手走出山东大集”,这句评价丝毫不夸张。如今,更多的年轻人将赶集当成一种新时尚,打卡、逛吃,挑战100元能在大集上买多少东西……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来自大集的作品,“小胖”“拉面哥”“猪血豆腐大爷”等成为网红,大集直播不仅仅是内容博主引流新途径,也变成商贩新的销售平台,不少露天摊位前支起了三脚架,即使年长的农民也已见怪不怪。

  如今的山东大集,已成为新时代的文旅品牌和文化盛宴,“黄河大集”叫响全国。为满足人民群众的赶集需求,山东按照一年四季不同主题,选择“清明、夏至、秋分、小年”等时间节点,设冬季“年货大集”、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丰收大集”,从年节年俗、生态旅游、手造贸易、农民丰收节等角度切入,满足人民群众多节点、多样化的需求。

159656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