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是您的网站名称官网!

专注鲜果配送

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全国咨询热线1596562653
首页-[天富注册]平台登录

新闻动态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1596562653

天舟七号有哪些新的亮点?请随记者一探究竟

发布日期:2024-01-18 22:19浏览次数:

  1月17日22时27分,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摄

  1月17日22点27分,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再启新征程。约3小时后,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与之前的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相比,天舟七号有哪些新的亮点?请随记者一探究竟。

  2024年,是天舟货运飞船诞生7周年。这次发射,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七火箭”)第7次与天舟货运飞船携手奔赴太空。虽然这对“老搭档”已经有过多次默契合作,但面对新任务,挑战依然存在。

  文昌发射场发射塔架距离海边仅1千米左右,为了提升对潮湿气候的应对能力,长七火箭首次尝试在转运到发射塔架后为整流罩穿上轻便型罩衣,尽量让箭体与“高温、高湿、高盐雾”的外界环境隔绝。此外,运载火箭测试操作的便捷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多项改进措施,优化了流程、完善了预案。

  “本次任务,技术状态变化较多,测试流程和项目作出了相应调整。”天舟七号任务发射区负责人介绍,从技术总体至各分系统、从箭上操作至地面保障,文昌航天发射场相关科技工作者开展了网格化、精细化分析。

  航天器测试保障团队在“确保主线、兼顾辅线”的原则下,持续优化燃料、供气、空调、特装车、厂房等保障模式,实现各类资源高效利用。天舟七号任务航天器测试保障指挥员告诉记者,高密度任务期间,航天器厂房内多发任务产品同时在场,对测试场地、资源保障协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飞船在场期间,全天候有岗位人员在现场,大家轮班值守。”航天器厂房负责人说,在常年的坚守中,他和同事们早已习惯这种“团队接力赛”工作模式。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导表示:“长七火箭的可靠性持续提升,测试发射流程持续优化,保证了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

  为了迎接天舟七号的到来,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早就忙着整理空间站内的各类货包。这次“收货”有些特殊:此前每个飞行乘组出发前,都会先发射一艘货运飞船,为即将启程的航天员乘组备好物资。而天舟七号是为在轨的神舟十七号和后续的神舟十八号两个乘组运送补给物资,天舟货运飞船的发射频次调整为两年三发。

  据专家介绍,现在空间站物资很充足,不仅可以支持正常的航天员驻留、平台的维护升级以及在轨大规模实验任务开展,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额外支持航天员驻留3个月。

  发射频次的降低,得益于天舟货运飞船装载量的提升。“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货运效率最高、在轨支持能力最全的货运飞船。”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表示,与天舟六号一样,天舟七号也是从原来的标准型货运飞船升级为改进型货运飞船,装载空间和装载重量提升了20%以上。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建立天地联动的物资信息系统,做到了精准补货,并研发了物资设计寿命和设计使用模型。随着建造阶段任务在轨数据的累积,模型会越来越精确,可对后续需求进行精准预估,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不少带同时也不多带,补给效能不断提升。

  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对此次“快递”格外期待——天舟七号装载的“太空包裹”中,不仅有新春大礼包“龙年盲盒”和新鲜蔬菜水果,更有空间站设备的备品备件、科学实验载荷及空间站推进剂。

  “货物”更重要了——天舟七号任务是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次发射任务,不仅携带了航天员的生活物资,如服装、食品等,还为在轨实验带去实验载荷、实验单元及样品、实验耗材、备品备件等上行物资。这些应用物资上行后,将转运至空间站实验设施内,开展多项科学实验,承研单位涉及多家研究机构。

  “补货”效率更高了——此次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这也是空间站建设以来,首次使用该方案。空间站开始建设以来,曾使用过2小时和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方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告诉记者,经过充分论证,此次3小时交会对接方案,为空间站运输物资提供了更高效的方式,而且减轻了各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压力。与此同时,该方案的使用提高了货运飞船自主交会对接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了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

  短短7年间,从天舟一号到天舟七号,“天舟”货运飞船为中国空间站建造发展、航天员工作生活送去了宝贵物资,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天舟”货运飞船将继续升级,带给人们更多惊喜和期待!

  (解放军报海南文昌1月17日电 解放军报记者 王凌硕 赵 倩 通讯员 徐斌如)

  “番茄,/这地上的星辰,/这随处可见的,/丰产的星辰,/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回环缠绕/它的流径,/它无与伦比的旺盛,/它的富足,/没有果核,/没有硬壳,/更没有鳞片或尖刺,/向我们献出了/它色彩热烈的/馈赠/以及它百分百的新鲜。比起南欧国家,番茄作为食物在北欧国家和英美的接受则相对较晚,一些国家直到18世纪才将番茄作为蔬菜栽培。

  2024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1月12日落幕。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革新了消费电子终端人机交互的体验,加速各类终端电子化、智能化进程,将对消费电子产业链产生巨大影响。

  北斗系统提供的六大星基服务包括:星基增强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以及国际搜救服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农场种植户利用北斗导航播种机种小麦。

  1月17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作为航天发射的“生命线”,安全可靠的“测控通信网”再次上线,能像追踪物流信息一样对发射进行全程掌控。除了精密的技术护航,发射背后,还有一张由无线电波编织成的监测网,时刻对空间电波环境态势和异常事件进行预报预警。

  科技领军企业在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会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引领产业创新和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落实创新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会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科技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动力。

  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将建成一批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级应用试点项目。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产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47.6%,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据悉,王双明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推动富油煤资源研究,坚持主张要“降煤、稳油、增气”。此后,该团队又建成了世界第一个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采油示范工程,并成功地将富油煤中蕴藏的煤焦油开采出来,最大限度实现了富油煤资源的“取氢留碳”。

  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辉瑞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平台,将自动化实验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以预测化学物质如何相互反应,从而加速新药的设计过程。

  根据1月11日发表于《通讯-生物学》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在5名古人类身上发现了一些已知最早的性染色体综合征病例。通过对古代DNA进行测序,研究人员之前发现了两名染色体数量不标准的古代人,其中包括一名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婴儿。

  据近期《细胞干细胞》杂志报道,荷兰胡布雷希特研究所研究小组制造了第一个人类结膜的类器官模型。从长远来看,新模型甚至有可能为眼部烧伤、眼癌甚至遗传病患者制造替代结膜。

  酵母是一种有机体,在黑暗中发酵,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阻碍甚至破坏这一过程。由于液泡功能与细胞衰老有关,团队还发起了合作项目,以研究视紫红质蛋白如何能减少酵母中的衰老效应。

  记者15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截至1月15日上午10时,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已为全球用户成功完成33871个运算任务。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院士、王亚教授等人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实现对金刚石内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并实时观测了点缺陷的电荷动力学。研究团队基于自主发展的氮—空位色心制备技术,可控制备出相距约200纳米的3个氮—空位色心作为量子传感系统,通过对随机电场探测展示了这种新的量子传感范式。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确认的一块皮肤化石碎片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动物皮肤化石,比此前的发现至少早1.3亿年。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褚衍辉研究团队通过多尺度结构设计,成功制备了兼具超强力学强度和高隔热性的高熵多孔硼化物陶瓷材料。研究团队制备出的这种高熵多孔硼化物陶瓷材料,其优异性能源于“三宝”,即微观尺度上构筑的超细孔、纳米尺度上强晶间界面结合,以及原子尺度上严重晶格畸变。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获悉,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功研发出首款国产化新型视频高光谱与点云“图-谱合一”传感器。

  《自然·化学工程》创刊号1月12日发表一项研究,报道了一个能对蛋白质进行工程改造的、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全自动机器人。最好的策略是,不在这些重复又费力的工作上和人工智能比高低,而是腾出精力在更富创造性、思想性的工作上,展现人类独特价值。

  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获悉,日前,该院新增的5项基于北斗的远程时间频率校准与测量能力通过国际评审,相关结果在国际计量局关键比对数据库中发布,标志着基于北斗的远程时间频率校准与测量能力首次获得国际互认。

1596562653